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就是要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全国完整社区建设工作现场会,要求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系统谋划、统筹实施完整社区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建行江苏省分行深度融入城市更新,通过精准对接、创新施策,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助力促进城市结构优化、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金融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巧解老城改造困局

南京石榴新村改造是一场精密的“城市细胞再生手术”。2025年5月末,随着南京石榴新村A地块6幢新建住宅正式交房,200户原地回迁居民按下崭新的电梯按钮,切实感受到“老破小”已然焕发新生。

这片小区距离繁华的新街口商圈仅不到800米。6年前,1500多位居民长期居住在墙体开裂、管道老化的危房中,安全堪忧。

2019年《南京市城市危险房屋消险治理专项工作方案》出台后,石榴新村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南京市首个城市更新安全消险改造试点项目,但居民观念转变难、产权关系复杂、资金压力大等难题接踵而至。

“不仅要拆危房,更要解心结。”建行南京秦淮支行专项团队意识到,必须运用金融智慧破解这些难题。2020年3月,一份详实的金融服务方案呈递给南京秦淮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3828万元前期贷款快速启动拆迁、8亿元信贷融资用于解决后续改造方资金需求、盘活“存房业务”、后期物业维护……这套创新且详实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打动了施工方,支行依托危房改造项目属性,创新打造“危改贷”特色个人信贷产品,通过危房改造项目白名单准入与客户个人综合授信评估,助力居民解决购房资金缺口。同时,支行通过定期驻点的形式,一方面协助施工方开展高频次的政策宣导和金融服务宣讲,调解产权关系问题,另一方面及时为存在产权难题的原住户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和多样的个人金融产品支持,以及拆迁款、过渡款的个性化资产配置方案等,有效解决了石榴新村改造中的关键难题。

截至2025年7月,已有4.7亿元贷款精准注入项目。如今的石榴新村,停车场无感支付设备投入使用,智慧物业系统实时监控电梯运行状态……这些科技场景为石榴新村注入更多智慧活力。

除了改善人居环境,建行南京分行也积极关注南京各类文化环境的打造,让居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裕。例如2023年,南京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要建设一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项目——水木秦淮艺术公园二期及配套景观工程项目。建行南京玄武支行积极服务,三年来为其投放贷款4200万元,助力将这座“文化艺术生活公园”打造成南京秦淮河畔集文、创、商、娱、游于一体的文艺新地标。

赋能城市韧性基建

在无锡梁溪区裕旺路与通沙路交叉口,一座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6.4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医药流通供应链产业园正拔地而起。不久后,这片园区就是集智能仓储与高效物流于一体的区域医药流通核心枢纽,不仅承载区域内医药耗材的集中存储与快速分发,为上下游企业搭建畅通的供应链桥梁,更作为无锡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之一,构筑起守护城市安全的坚实防线。

2023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城市安全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在这一政策指引下,无锡市迅速响应,积极布局“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将医药流通供应链产业园项目成功纳入省级清单,确保项目加速推进。

wechat_2025-08-15_155623_086.png

2024年末,得知项目入围清单后,建行无锡分行立即行动。第一时间深入项目现场,仅用短短数周便完成尽职调查,并同步制定针对性融资方案。随后,建行无锡分行积极协调内部资源,为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通过优化业务审批流程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同时主动牵头对接各方,成功组建外部银团。2025年1月,2.14亿元城镇化建设贷款成功投放至项目的实施方无锡开弘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项目顺利落地提供了关键资金保障,更推动了银团的高效合拢。

对“平急两用”基建项目精准发力,也为园区升级持续支持。2024年起,为助力园区转型、优化现有用地布局,建行南京分行为南京新居置地有限公司的城市更新项目迅速高效地提供“城市更新贷”19亿元。该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盘城街道,原片区内分布的棚户区缺少科学规划,容积率低、利用粗放、布局零乱。此次升级改造后,将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再生”利用,达到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的,促进产城融合。这笔资金不仅有效解决“老大难”的低效用地块盘活的问题,同时也缓解了该企业集团因垫付拆迁款而导致的现金流紧张问题。

构建可持续生态

常州扁担河岸边,一幅“水清产兴”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作为滋养太湖流域的重要脉络,扁担河的生态治理曾面临“投入大、周期长、收益弱”的困境,而建行常州分行探索的“类EOD”模式,为这一难题给出了金融答案。

2024年初春,当“扁担河生态整治及创新产业园建设项目”出现在钟楼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时,建行常州分行敏锐捕捉到了机遇,并形成项目的共识:关键在于找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的核心节点。为此,建行常州分行积极探索“类EOD”(即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实践路径:以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为根基,依托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柱,通过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将公益性强、短期收益弱的生态治理,与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关联产业(如文旅、康养、科创等)深度融合、一体化捆绑运作,构建可持续发展闭环,为地方优质项目开辟市场化融资新通道。

为推动项目落地,建行常州钟楼支行组建跨层级专项团队,与区政府及施工建设方新运城发公司高频对接。2024年10月末,4.5亿元授信成功获批。这是建行常州分行在江苏类EOD模式融资的“零”的突破,更让金融“活水”真正流进了扁担河流域。

不仅为城市的更新添彩,也为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发力。孟河镇是典型的乡镇行政单元,其管辖范围以农村地区为主,其小黄山村被纳入江苏省首批“和美乡村”建设名单中。建行常州新北支行了解到,龙城城镇化公司将对位于常州新北区孟河镇西北部的小黄山景区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及项目提升建设,但急需资金支持。支行深入走访,针对项目特点和企业的核心需求迅速为企业量身定制了综合融资服务方案。这份方案不仅提供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融资利率和灵活的期限设置,还前瞻性地考虑了项目未来的现金流管理、资本运作等需求,获得了该公司的充分认可。2025年6月,支行成功为其发放“新农村支持贷款”1.5亿元。

从韧性基建到老城更新,再到生态产业融合,建行江苏省分行破解城市更新发展中的痛点堵点,共创美好生活,让城市在更新迭代中愈发宜居、更富智慧、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