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AI,未来将如何改变社会?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社会科学分论坛举行——
共话社会科学的创新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社会科学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馆举行,主题为“社会科学的创新与人工智能的未来”。
论坛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汇报社共同主办,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跨界联动,形成学术研究共同体,采用成果发布、主旨演讲、专题报告、圆桌对话等多种形式,配合馆内推出的融合发展成果展与专题青少年夏令营,打造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融合发展的上海行动品牌。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权衡指出,“社会科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成果展”形式创新,内容丰富,充分体现出上海社科界在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所作出的努力。当前,上海要在新技术领域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社科界面对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在知识创新上要加大相关基础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投入,在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的同时,助推新技术条件下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在理论创新上为变革中的社会现实提供解释框架和逻辑体系,形成有深度、有针对性的决策咨询成果,指导实践;在方法创新上推进社会科学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的总体理念,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前沿研究,在应用领域发挥实际作用,充分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文性、反思性、批判性,为构建更智能、更负责任、更具人文关怀的人工智能作出贡献。
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表示,本次论坛主题定为“社会科学的创新与人工智能的未来”,旨在促进智能时代同球共济,积极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努力把握学术创新机遇,让技术变革为人类所用,为人类而掌控,朝着向善、普惠的方向发展。论坛汇聚了许多社会科学垂类大模型的开发与各类应用成果,展示了科技发展赋能社科研究的重要路径与前沿探索;一系列社科研究成果的发布,也将从语料数据、伦理规范、国际治理等多方面进一步推动智能向善。上海社联将通过常设展览和青少年科普活动促进人工智能公众教育,发挥上海在学术名刊、实体空间、智库资源上的优势,建设促进基础研究、对话交流、成果转化的优质学术平台。
文汇报社党组书记、社长缪克构表示,人工智能的未来是一场关乎人类社会福祉、伦理秩序和文明走向的深刻变革,而技术的“方向盘”掌握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手中。哲学社会科学为人工智能注入“灵魂”,用思想的力量引导科技向善,不忘追问智能大模型的价值立场,并始终将人的主体性置于核心位置。在上海主流媒体新一轮改革中,文汇报正全力打造“头部人文平台”,秉持人文传统,延续与人文社科知识分子的的“道义之交、鱼水之情”,为孕育更智慧、更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注入人文力量。
论坛上,九家单位签约共建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共同体,未来将在共享学界、业界前沿资讯,推进理论研究,举办学术活动,组织成果发布,促进跨学科、跨领域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同时,发布了《社会科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十大议题(2025)》,涵盖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在智能时代发展的前沿问题,旨在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此外,各成员单位发布多项研究成果,包括辅助高校教师和学生使用人工智能赋能社科研究的《智能社会科学研究(AI4SS)应用指南(2025)》,系统性梳理国内外前沿研究的《全球人工智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25)》等。
报告和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聚焦人工智能和人类价值对齐、AI的人文灵魂、人机混合社会、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挑战、人工智能和学科前沿、社会科学赋能人工智能向善等不同方向,阐述对人工智能和社会科学融合发展的见解。
新浪微博:https://www.weib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