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芯片用于汽车安全争议
近日,关于汽车是否应该使用消费级芯片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有车企高管公开表示,部分厂商倾向于选用算力更强、安全性看似更有保障的消费级芯片。然而,在另一些车企看来,汽车并非快消品,安全性始终是造车过程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在涉及乘客安全的关键系统上,必须采用经过严格验证的技术方案,不能将用户作为试验对象。
这一观点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事实上,此前已有多个品牌尝试使用消费级芯片。例如,某品牌电动车曾搭载来自AMD的消费级芯片,一些早期智能车型也曾使用华为、高通等品牌的消费类处理器用于座舱系统,其中包括骁龙625、665等手机芯片。
对于小米YU7采用骁龙8 Gen3处理器是否会影响车辆安全的问题,已有相关专业人士作出解释。关键在于整车是否通过了ISO 26262和AEC Q104两项认证。其中,ISO 26262是衡量汽车功能安全的重要标准,其关注点并非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而是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否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
因此,是否符合ISO 26262标准,并不取决于某一零部件的类型或来源,而是取决于整体系统的安全性设计。换言之,哪怕使用的是手机处理器,只要整车安全达标,这样的做法就是可以接受的。归根结底,判断一辆车是否安全,不在于它用了哪种芯片,而在于它在各种情况下是否能够保障用户的出行安全。
新浪微博:https://www.weib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