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如银,垄脊如弦;青山叠翠,烟田如画。

在武陵山腹地的鹤峰县,一片片烟田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整齐的沟壑纵横延展,宛如大地的五线谱,正谱写着一曲科技兴农的乐章。

近年来,鹤峰县烟草专卖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多元协作体系,打造示范园区,强化技术服务,走出了一条“科技兴烟、质量强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微信截图_20250520145608.png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

鹤峰县烟草专卖局积极构建“院校+工业+商业+烟农”协作模式,整合多方资源,汇聚多方智慧,推动科研攻关。

“我们联合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引入先进技术理念,聚焦品种选育、烟草根际健康与根茎病害精准调控等课题研究,同时对接需求,不断优化品质。”鹤峰县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西南大学丁伟教授在调研时强调,鹤峰县烟草专卖局要充分发挥科研项目的引领作用,定期组织烟农培训与交流活动,让科研技术与生产实践紧密融合。

“三园同建”激活田间课堂

如何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鹤峰县烟草专卖局的答案是:以示范园区为纽带,让技术“看得见、摸得着”。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鹤峰县烟草专卖局着力建设“三园同建”示范园及湖南中烟核心示范片,以点带面推动技术普及。“示范园”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应用,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本地推广的优质方案。“示范片”重点展示规范化种植、集成技术落地、绿色生产等关键技术,为烟农提供直观、易懂的学习样板。

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会、技术讲解会等活动,烟农们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以前啊,心里总是犯嘀咕,不敢轻易接受新技术、新方法,就怕学不好、学不精,到头来影响了收成。现在好了,有了这个核心示范区,还有专业的人带着我们学,我这心里可有底了,种烟的信心也更足了!”燕子站烟农王常武的感慨道出了众多烟农的心声。

技术落地惠及千家万户

科技成果转化,关键在“最后一公里”。

为确保科研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广大烟农,鹤峰县烟草专卖局多措并举,不断加强技术推广服务力度。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烟农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指导,帮助他们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精心编制通俗易懂的技术手册和操作指南,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扩大技术覆盖面,让更多烟农受益。

鹤峰县烟草专卖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依托烟农合作社建立健全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确保新技术、新方法能够在生产中真正落地生根,实现烟叶的提质增效,让烟农们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